垃圾“瘦身” “分”景更美——明年垃圾分类将进入全量焚烧时代和大数据时代
时间:2020-12-20 10:54:11 访问:385次
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长沙市633个社区已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硬件工作全覆盖。
一组2019年的数据显示,全国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4亿吨左右。“垃圾围城”成为不少城市难以承受之重。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时下,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引领低碳生活、推进绿色发展的生活“新时尚”。
作为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之一,“十三五”期间,长沙步入垃圾分类“快车道”,城区633个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4+X”垃圾分类处置链条已基本建成,垃圾分类正在走进千家万户。
从“选择题”到“必答题”
2012年,以长沙市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建成投产为标志,长沙率先实现餐饮垃圾分类处理,正式迈出了垃圾分类的第一步。
“十三五”以来,长沙垃圾分类进入加速期。2016年10月,长沙开始在城区10个街道(镇)的57个社区(村)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2017年,长沙被确定为全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46个重点城市之一。
近日,雨花区东塘街道枫树山社区居民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绿色生活节”。现场,居民们用原创情景剧带领大伙一起“复习”垃圾分类知识。记者在社区看到,一座由旧自行车棚改造成的数十平方米的垃圾分类屋内,编织袋、矿泉水瓶等被分门别类整齐堆放。公益组织义工和社区志愿者会定期对这些可回收物进行整理,并交由专业公司进行回收。
这也是长沙垃圾分类的样本之一。2019年10月底,全市633个社区已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组织发动、设施投放、居民参与、分投分收”硬件工作全覆盖。
一系列“组合拳”之下,长沙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拿出了优秀的成绩单:据长沙城管部门统计,2018年长沙生活垃圾总量首次出现了拐点,较上年度垃圾控量基数减少13.59%,2019年则减少4.6%。
随着今年10月1日《长沙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正式实施,长沙进入垃圾分类“法治时代”,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也由“选择题”变成“必答题”。
截至11月30日的统计显示,市区两级城管执法部门已累计对单位(门店)实施垃圾分类检查10200余家(次),责令整改740余起,办理生活垃圾分类案件260余起。
加快打通“任督二脉”
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垃圾分类链条要形成有效闭环,打通垃圾源头分类与末端设施配套“任督二脉”尤为关键。
2012年,长沙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建成投产;2018年1月,生活垃圾清洁焚烧项目建成投产,长沙进入清洁焚烧新时代;2019年10月,长沙市生活垃圾分类厨余垃圾(湿垃圾)处理项目建成投产。
通过末端处置能力升级,“倒逼”前端分类工作开展——多年探索实践中,长沙找到了推动垃圾分类的“加速器”,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不断提升。
“十三五”期间,长沙初步构建了“4+X”垃圾分类处置体系,四类生活垃圾以及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园林绿化垃圾等“各得其所”,实现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
其中,“其他垃圾”以清洁焚烧为主、填埋为辅;餐饮机构产生的“餐厨垃圾”和居民家中产生的“厨余垃圾”分别进入专门的处理场;“有害垃圾”依托长沙危险废物处置中心进行专业化、无害化处置;“可回收物”则主要通过市场化运作,通过回收公司实行回收;“X”指的是“四分类”以外的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园林绿化垃圾等,主要通过资源化利用项目就近处理,实行源头分流。
垃圾资源化处理迈入“互联网+”时代
“除了加快完善垃圾分类设施和处置工艺以外,还要真正落实好源头减量,减少生活垃圾产生。”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
避免过度包装、优先使用可循环包装、不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和日用品、倡导个人少用或者不用一次性日用品……《条例》对生活垃圾“瘦身”作出了具体要求。
11月,湖南“限塑令”时隔12年再次升级,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宾馆酒店一次性塑料制品、电商快递塑料包装等都有了分区域实施“限塑”或“禁塑”的时间表。
“资源化”是垃圾分类的另一大关键词,在全国上下推进垃圾分类的大背景下,绿色循环经济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一大难点就在于资源匮乏,而垃圾分类无疑将释放巨大资源量。”湖南省循环经济研究会法人代表兼执行会长周儆表示。
随着垃圾分类链条上的“堵点”一一打通,垃圾分类也必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与产业化发展道路。
在长沙县,通过引入湖南万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垃圾分类,投放点“小蓝箱”、集中收集点“小蓝屋”、收运调度系统“小蓝车”、分拣中心“蓝岛”构建起了分类收集实体网络。
“居民将家中的可回收物送到小区‘蓝屋’后,管理员打开‘一起分类’小程序,即可连接到蓝牙电子秤进行称重,手机当场计算价格,确认无误后直接支付到手机中。”湖南万容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再生资源回收的“绿网”正在铺开。截至2019年底的统计显示,全市已拥有回收公司1200余家、可回收物投放点1.26万个、企业布点社区智能回收箱1800余台,通过加盟连锁模式,规范城乡再生资源回收网点300余家。
明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对于长沙垃圾分类来说,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记者从市城管执法局了解到,明年长沙垃圾分类将进入“全量焚烧时代”和“大数据时代”。
按照计划,明年长沙市生活垃圾深度综合处理(清洁焚烧)项目二期将建成,届时可实现全市生活垃圾100%清洁焚烧。同时,全市垃圾处理大数据平台也正在建设中,未来将实现对全市垃圾分类处置数据统计与分析,用“大数据”赋能,助推垃圾分类精细化、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
手记:绿色发展离不开这件“关键小事”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部署、着力推动的“关键小事”,垃圾分类不仅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垃圾分类是一次发展观“革命”。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对于破解“垃圾围城”、推动绿色发展、形成文明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垃圾分类也是一项系统的民生工程。它涉及政府、企业、社区、居民等多方主体,涵盖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多个环节,唯有打通“全链条”,才能持续有效运转。
从长沙的实践来看,2018年、2019年已连续两年实现了垃圾控量基数下降,减量效果初步显现。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分类习惯的形成难以一蹴而就,唯有持之以恒,方能行稳致远。
垃圾分类更是一场名副其实的“人民战争”。只有将分类的意识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将“盆景”变为“森林”,才能真正以垃圾分类为载体,提升社会文明水平,实现绿色发展目标。
来源:长沙晚报